最近伊朗和以色列的冲突暂时停火,这事儿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。咱们中国在这件事上的态度特别有意思,从头到尾都坚持"中立原则",既不站以色列,也不公开挺伊朗,就反复呼吁"冷静克制"。这种看似"和稀泥"的外交策略,其实藏着大智慧。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,中国这套中东外交打法到底高明在哪儿。
先说说这次冲突的背景。4月份伊朗朝以色列发射了300多枚导弹和无人机,说是报复以色列炸伊朗驻叙利亚使馆。结果以色列反手就空袭了伊朗本土,两边眼瞅着要打红眼的时候,突然又莫名其妙停火了。这时候全世界都在盯着大国表态,美国自然是力挺以色列,欧洲国家跟着和稀泥,中国呢?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特别耐人寻味:"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,反对任何导致局势升级的行为。"这话听着像打官腔,其实每个字都经过精确计算——既没说以色列不对,也没指责伊朗,但把"反对升级"的立场亮得明明白白。
这种中立态度可不是现在才有的。往前倒几年,2021年巴以冲突那会儿,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连续三次投弃权票,当时还被西方媒体说"缺乏立场"。但你看现在,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访华时特意感谢中国"始终站在公平正义一边",以色列那边也没对中国说重话。这就好比邻居吵架,你既不去帮腔,也不拉偏架,最后两家反而都愿意找你评理。去年中国促成沙特伊朗和解这事儿就是最好的证明——两个死对头能坐在一起,还不是看中了中国这个"不站队"的中间人?
中国这套打法背后有深层考虑。首先经济账算得门儿清,去年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贸易额超过4000亿美元,和以色列也有250多亿。要是现在选边站,随便得罪哪头都是砸自己饭碗。你看伊朗的石油、以色列的芯片技术,哪个不是中国发展需要的?更别说"一带一路"在中东铺了这么多年,光是在阿联酋的哈利法港就投了30多亿美元,这些真金白银的项目可经不起站队折腾。
再往深了说,中国这是在下一盘大棋。现在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像漏气的皮球——去年沙特连拜登电话都不接,转头就跟中国签了百亿大单。这种时候中国要是学美国搞"选边站",那不是把送上门的机会往外推吗?王毅外长有句话说得很透:"中东是中东人的中东。"这话听着简单,可你品品里头的意思——既然是人家的家务事,外人瞎掺和啥?这种尊重主权的态度,恰恰是中东国家最买账的。
不过中立不等于和稀泥,该出手时中国一点不含糊。去年促成沙特伊朗和解那会儿,中国可是实打实派了特使来回穿梭。这次伊朗以色列冲突,中国也第一时间跟两边都通了电话。这种"闷声办大事"的风格特别符合中东人的胃口——你看阿联酋《国民报》的评论就说:"中国调解的成功秘诀在于,他们从不大声宣扬自己要当调停者。"
现在回头看,中国这套中立外交越来越有看头。俄乌冲突时这样,巴以问题这样,现在伊朗以色列危机还这样。表面看好像不够强硬,实际上是把"不干涉内政"原则玩出了新高度。就像下围棋,美国老想着吃子,中国却默默把势做足了。结果呢?去年中国汽车在中东销量暴涨80%,华为拿下沙特5G大单,这些实打实的利益,可比打嘴炮实在多了。
当然也有人质疑,说中国老是"骑墙"会不会显得没担当?这话说得太外行了。国际政治不是小孩子过家家,非黑即白那套早过时了。你看法国现在不也在中东搞平衡外交?马克龙前脚见完内塔尼亚胡,后脚就跟阿拉伯领导人通话。大国博弈讲究的是长线操作,今天你看着是中立,说不定明天就成了各方唯一都能接受的调解人。
说到底,中国在中东的这套打法,是真正摸准了地区脉搏。现在中东国家最烦什么?就是大国指手画脚。最想要什么?就是实实在在的发展。中国不搞意识形态输出,不提政治条件,就谈基建、谈贸易、谈技术合作,这恰恰挠到了痒处。就像埃及学者说的:"中国人带着合同来,美国人带着导弹来,你说我们欢迎谁?"
这次伊朗以色列停火后,估计中国还是会继续这种"低调中立+务实合作"的路子。看着不如美国军舰开进波斯湾那么唬人,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现,当所有人都习惯有事找中国商量的时候,这种影响力可比十艘航母都管用。各位觉得呢?中国这套中东策略到底算不算高明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
启牛配资-丹东股票配资-配资平台实盘平台-配资行业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